注意:本页有Unihan新版汉字,這些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注意:本頁面含有Unicode未收錄的字。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汉字字体风格
陶文
甲骨文
金文
古文
蝌蚪文
石鼓文籀文
鳥蟲書
篆书(大篆
小篆)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崩字
漆书
书法
飛白書
印刷字体风格
雕版
活字
仿宋體
宋体
黑体
字形
笔画
筆順
偏旁
六書
部首汉字结构(合體
獨體)
部件
俗字
异体字
正体字
多音字
通假字
假借字隸變
隶定
古今字
生僻字
同源字
右文說
同形异义词
汉字规范和标准
本字
石经
舊字形/新字形
通用规范汉字表·國字標準字體·常用字字形表
漢字文化
陸
港
澳
台
新
日
韩
越
琉
方言字
粵語字
閩語字
吴语字
四川方言字
南京方言字
閩南語借音漢字
客家話正音正字(客家话:客家話正音正字)
臺灣客家語書寫推薦用字
台閩漢字
字
詞
中文汉字简化
爭論
繁简转换
繁体字
简化字(汉字简化方案 · 二简字)
异体字
俗字(繁体俗字)
简笔字
合字
合文
讳秘字
则天文字
日本国语国字问题
日本汉字
當用漢字
常用漢字
同音汉字书写规则
舊字體
新字体
擴張新字體
全学联汉字
和制汉字
韩国国语国字问题
朝鮮漢字
漢文教育用基礎漢字
韩国国字
吏讀
鄉札
口訣
相关书写体系语音转录
注音符号
官话合声字母
三推成字法
瓯文
減字譜
民族文字
方块侗字
方块壮字
方块布依字
僰文
仡佬字
傈僳竹书
历史文字
契丹文
大字
小字
女真文
大字
小字
西夏文
域外文字
假名
萬葉
平
片
琉球国字头
喃字
岱喃字
瑶喃字(越南语:Chữ Nôm Dao)
國音新字
其他衍生文字
女书
轉錄用斯拉夫語漢字(英语:Chinese characters for transcribing Slavonic)
字音
音讀
朝鮮漢字音
琉球汉字音
汉越词
古漢越語
喃音
漢越音
日本漢字音
古音
吳音
漢音
新漢音
宋音
唐音
慣用音
聲調
音讀
訓讀
重箱讀法
湯桶讀法
信息技术
統一碼
中文输入技术
中文输入法
其他
漢字詞
錯別字
提笔忘字
廢除漢字論
漢字復活
字謎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查论编
四川方言字,泛指用於書寫四川話的漢字,通常采用形声、会意等手段来纪录四川话中不见于現代標準漢語的特有词汇[1]。
日常用字[编辑]
四川方言字一部分为采用形声、会意等手段创造的新造字,例如“㧯”(四川话拼音:lao³;扛、抬之意)为采用形声创造的四川方言字;而“嫑”(四川成都话拼音:biao¹;不要之意)为采用会意创造的四川方言字[1][2]。另一部分为四川话方言词汇的本字,在古代漢語經常出現並留存至今,但在現代标准漢語中已經廢棄或極少用到,故而大部分常用辭典都沒有收錄。由於缺乏鄉土教育,幾乎所有四川話的使用者都處於四川話文盲的狀態。他們認為四川話無法用漢字寫出,而只有普通話才能用漢字寫出。因此當他們書寫四川話時,往往通過普通話的近似發音來錯用漢字,即很多使用者都只會口講,而不會書寫,或因其输入电脑、書寫太麻煩而改用借音字。此外部分助詞如「dao³」字(表持续,义同「着」)读音同「倒」,但常常写作「到」或换作「着」。另外,也有部分借音字是由於文白異讀,如「去」在白讀(四川话拼音:qie⁴)時通常用「切」字代替,然而「切」作為入聲字,在四川話中並不是多音字,讀音只有「qie²」。
四川話使用的方言字
字
四川话拼音[注 1]
国际音标[注 2]
词性
释义
舉例
本字(同字)
備註
㞎
ba³
pa˦˨
名
屎;亦作儿语,指泥、灰塵等骯髒的东西
屎~~;屙~~
𢺞
ba⁴
pa˨˩˧
动 名
铺;床單下的墊層
床上~了一床新~睡;~床鋪蓋在底下嘛
布(佈)[注 3]
𬡊
[3]
𨃅
bai¹
paɪ̯˥
形
瘸
~子;~~腳;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四章:“腳(jio⁵)都跑~了”
跛
[4]
𧿨
ban³
pan˦˨
动
掙扎,常作“~命”、“~啥子~,不要亂~”;抵赖,反抗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四章:“這下你明白了?該不再同我橫~順跳了”;沙汀《淘金記·十》:“是你,你也要~一下命呀!”
[4]
菢
bao⁴
pau̯˨˩˧
量
动物生产一次,相当于“窝”
头~猪儿;~鸡母
抱
[5]
捹
ben¹
pen˥
动
用力拉;奋力向前;绷
橡筋兒~得没得弹性了;架勢攢勁~噻
坌
ben⁴
pen˨˩˧
动
蘸,粘糊
糍粑~白糖;在佐料裏(hou³)頭~一下(ha⁴)
秚
滗
bi²
pi˧˨
动
滤
把药罐裏面的药~出来;喝湯先把油~了(lo²)
[5]
揙
bian³
pi̯ɛn˦˨
动
打
~他一顿
(扁)
𧽤
biao¹
pi̯au̯˥
动
(快速地)跑、逃
汽車~得飛快;魚從网縫頭~起走了;管子漏了在~水;~稀(即竄稀)
飆(猋)
蹅
ca¹
t͡sʰa˥
动
踩
小心莫~水
䟕
奓
ca³
t͡sʰa˦˨
形
大而阔;嘴不牢
他嘴巴~得很
za¹
t͡sa˥
动
張開,敞開
嘴巴~開,醫生要檢查;把腿~開
摌
can³
tsʰan˦˨
动
掴,用掌、鞭条等击打
~他龜兒子兩耳死;走去~陀螺耍
𢱟
耖
cao¹
t͡sʰau̯˥
名动
一种使土地益细的农具;使用该农具
队长说了嘞,男劳动力今天都去~田
𢲵
cao⁴
t͡sʰau̯˨˩˧
动
手攬也;攪動;翻動
把手伸到裏(hou³)頭去~幾下;幺妹兒,喊妳莫去(qie⁴)亂到~
[注 4]
抻
cen¹
t͡sʰen˥
动
(身体、物体的)伸
抻敨(tou3)(平整、清秀、明白)。把手給老子~出来
伸
糍
ci²
t͡sʰz̩˨˩
名
稻餅
餈粑
𪙉
co⁴
t͡sʰɔ˨˩˧
形
牙齿参差不齐
牙齿~
(齹)
搊
cou¹
t͡sʰəu̯˥
动
推倒;搀扶
把石头~翻;你莫架勢~我嘛
[5]
磢
cuang⁴
t͡sʰu̯aŋ˨˩˧
名
用木棒撞击物体除垢
把红苕拿来~几下
[5]
跶
da²
ta˨˩
动
摔,跌
他沒站穩,~了一仆(pu²)爬;碗掉下去~烂了
泹
dan³
tan˦˨
动
烹調法,將蔬菜在蔬菜放入開水鍋,稍燙撈出
~涼拌三絲;牛皮菜光是~一下根本莫法吃
凼
dang⁴
taŋ˨˩˧
名
路面的水洼
前頭有个水~~
[5]
𪮟
dia¹
ti̯a˥
动
提
~包包;你一個人~得起不哦?
提
[5]
𰍧
ding¹
tiŋ˥
形
𰍧 𰍨,小
~𰍨小(即「小咪咪」,形容一個東西非常小)
涷
dong¹
tʊŋ˥
名
暴雨
偏~雨(短时暴雨)
[5]
㨂
dong²
tʊŋ˨˩
动
诬告,胡说
上次我媽老漢兒打我,就是你蝦子~嘞
哃
[5]
𫾍
dong²
tʊŋ˨˩
动
把物体伸进水中上下引动
拖把稀髒,拿到水頭去攢勁~两下
挏
[5]
𦡂
dong³
tʊŋ˦˨
助
叠用作形容词后缀,形容人或动物貌胖厚或乾粥状
胖~~,肥~~
[5]
餖
dou⁴
təu̯˨˩˧
动
拼,接,湊在一起。
~龍;~積木。他們兩個有矛盾,~不攏一堆。把筆蓋給我~起噻。
鬭(鬥、湊[注 5])
[注 6]
渎
du²
tu˨˩
动
一种烹调方法,在煎熟油锅中先下食材,再加水和佐料煮熟
~鱼;~豆腐
煮
[5]
䐁
du²
tu˨˩
名
器物底部
碗~~
(㞘)
[5]
趸
dui³
tu̯ei̯˦˨
动
抵偿,抵消
~棋
[5]
𤆮
fu¹
fu˥
名
~炭:木炭
(桴)
[5]
戽
fu⁴
fu˨˩˧
名
~水兜:戽斗
[5][注 7]
𰍨
ga¹
ka˥
形
𰍧 𰍨,小
𰍧~小
朒
ga³
ka˦˨
名
肉
肉~~;吃~~
筶
gao⁴
kau̯˨˩˧
动
古代占卜用具,用兩半器物製成,合攏擲於地,觀其俯仰以占吉凶
今川人喜說“~一下”,即是嘗試一下之意
校(筊[注 8])
尻
gou¹
kəu̯˥
名
指屁股。字書注音kao,gou當為古音,常接“子”词尾
~子黑㞗得很(指代心眼黑)
𫏁
gu¹
ku˥
动
蹲、跍
~到地上
跍
𰀆
姁
gua³
ku̯a˦˨
形
毒
那個婆娘好~毒喲
剐
𬪺
guang⁴
ku̯aŋ˨˩˧
形
光滑
那塊石板好~喲;去剃个~头儿;地上~得很,小心絆到
光
诖
guai³
ku̯aɪ̯˦˨
形
誤
這件事情遭做~了;~了~了(即糟了糟了)
壞
𫽞
ha¹
xa˥
动
翻動
~來~去;~麻将;喊你莫亂到~
蝦
[5]
㲃
jiu²
t͡ɕi̯əu̯˨˩
动
揉屈、(普通话的)拧:~不动
帮我把这个杯杯兒~开。(普通话:帮我把这个瓶子拧开)
[注 9]
㰵
jü⁵
tɕy˨˩tɕ(ɥ)u˨˩川东
吸吮
~水;~奶嘴兒
𰦯
ka¹
kʰa˥
名
角落
住到那个~~角角頭在
[6]
㮟
ka¹
kʰa˥
动
插入、塞入縫隙
不許~隊;把書籤~到書頭去;菜桿桿又老又~牙
qa¹
tɕʰa˥
𡘧
ka²
kʰa˨˩
动
跨
往前~一步
qa²
tɕʰa˨˩
㝩
kang³
kʰaŋ˦˨
动
遮住,盖上
把那個碗~到
(冚[注 10])
𤆺
kong³
kʰʊŋ˦˨
动
烹調法。將半熟的米或紅薯放入鍋內,加少許水,盖上鍋蓋用小火燜。
天氣悶熱,不透氣
~紅苕;今天天氣有點~人
烘
𡘪
mang¹
maŋ˥
形
壯實、高大、大
外号“~娃儿”
(莽[注 11])
搣
mie³
mi̯ɛ˦˨
动
掰開
~開兩半,一家吃一半;把我的菸~了咋子安?
[注 12]
mie⁵
mi̯ɛ˨˩
冇
mo²
mɔ˨˩
助
没有、无
我身上~得钱
𨈓
nang¹
dⁿaŋ˥
形
瘦小、弱小
他看起有點兒~哦;~巴兒指拇兒:即小指。「~精精,瘦殼(ko²)殼,一頓(den⁴)要吃八鉢鉢」
𰇓
nao⁴
dⁿau̯˨˩˧
动
毒
《躋春台·元集·過人瘋》:“(梁經邦之女)因吃麻雀肉有味,天天都要。後聞麻雀是人用毒藥~死的,若是見雀落地.即忙剖去其腸,免致傷人。經邦遂叫毒雀人到衙,命他四處毒~,以供女口
药
[注 13]
𪐀
nia¹
dⁿi̯a˥
动形
粘、黏人
書殼子脫了,拿點兒飯來~起。撒~(撒嬌)。這隻狗簡直~人得很
黏
䏧
敹
niao¹
dⁿi̯au̯˥
動
縫紉修補
那個衣服有個洞,拿去~幾針
繚
liao²
li̯au̯˨˩
𠵫
ngang¹
ŋaŋ˥
形
響,聲音大
這個喇叭聲音有點~喲;你們班簡直鬧~了。
㥑
ngao⁴
ŋau̯˨˩˧
动
生气,使人生气
~氣;~人得很
睩
nu²
dⁿu˨˩
动
瞪大眼看
你~眉(mi²)~眼的把我看到做啥子?
[注 14]
酽
nyian⁴
ɲan˨˩˧
形
粘稠,濃
這碗稀飯硬是~也
𤆵
pa¹
pʰa˥
形
軟
今天的鴨子炖得~得很喲;~耳朵(即懼內的男人);撿~和(形容專找容易的事情做);吃~和(形容不勞而獲、佔便宜)。
𣲩
pa²
pʰa˨˩
量
多用于排泄物
一~鼻涕一~淚。一~屎一~尿。一~痰。
𫣶
pen¹
pʰen˥
动
靠
~到桌子上
凴[注 15](憑、恁)
埄
pong¹
pʰʊŋ˥
动
塵土飛揚、(煙火)冒、積灰
莫把灰~得到處都是;擱(ko¹)到书架上好久没用,~了多厚一层灰
(埲)
[注 16]
塳
pong²
pʰʊŋ˨˩
动
塵土飛揚
莫把灰~起到處都是
[注 17]
埲
pong³
pʰʊŋ˦˨
上聲 [注 18]
𩡕
pong¹
pʰʊŋ˥
形
形容大香
~香
凊
qin⁴
tɕʰin˨˩˧
形
涼
那碗水冰~
qian⁴
tɕʰi̯ɛn˨˩˧
䋈
ru²
zu˨˩
动
塞
把那個瓶子~(zou⁴)到起。~(ru²)進去。
茹[注 19]
[注 20]
zou⁴
t͡səu̯˨˩˧
㩳
song³
sʊŋ˦˨
动
推
後頭的人莫~。李實《蜀語》:推之曰㩳,音聳
[5]
𡍲
ta²
tʰa˨˩
代
地之處也
這~兒,那~兒。你在哪個~~哇?
zan³
t͡san˦˨
動
侃、歇後語
~言子、~翎子、~花兒、跳~
趱
zan³
t͡san˦˨
动
移动
麻烦你跟我~个座位。(普通话:麻烦你给我腾个座位出来。)
[注 21]
cuan¹
t͡sʰu̯an˥
名
趔趄
走路打~~
[5]
𡎺
zu⁵
t͡su˨˩
动形
塞
鼻孔~到了。(普通话:鼻孔堵着了。「到」字读作「倒」,同「着」义)
築[注 22]
[注 23]
椊
zui⁵
t͡su̯ei̯˨˩
名动
塞、插
瓶椊(瓶塞)、椊椊儿(塞子)。把钥匙~进去。箱子㞘㞘(du⁵du⁵)有个缝,拿点东西~起(普通话:箱子底部有个缝,拿点东西来堵上)。
[注 24]
地名用字[编辑]
為四川、重慶所獨有或多見,如 、浩、壩、𡎚、沱、塝。這些字大部分都只作為地名使用,有些時候因無法用未安裝大字元電腦表示,而出現訛寫的情況,例如將「 」寫成「嘴」,「𡎚」寫成「蝙」、「扁」、「碥」。為保留地名,民間常用手寫字。
四川話特有地名用字
字
四川话拼音
国际音标
释义
舉例
備註
塝
bang⁴
paŋ˨˩˧
田地、溝渠、土埂的邊坡
重慶市江北區黃泥塝,四川省樂山市七家塝
浩
hao⁴
xau̯˨˩˧
小港
清王士禛《登渝州塗山記》:“巴人謂小港為浩。” 清張慎儀《蜀方言》卷上:“《蜀典》引黃庭堅雲:犍為之俗,謂江之瀼水為浩。”
戎州(今四川省興文縣)金箱浩,重慶市南岸區中部龍門浩,巴南區木洞鎮蘇家浩,四川省江安縣江安鎮西北木頭浩,乐山市樂山大佛麻浩
𡎚
pian²
pʰi̯ɛn˨˩
長條形的低平地
重慶市江北區蝦子𡎚,重庆大足区及四川省安岳县皆有長河𡎚,四川省鄰水縣黃金𡎚,蒲江县余家𡎚,乐山市徐家𡎚、程𡎚、铜河𡎚,广元市龙洞𡎚、邛崃市任河𡎚
zui³
t͡su̯ei̯˦˨
地形的突出部分
四川省鄰水縣周家
參見[编辑]
方言字
注释[编辑]
^ 古入聲字标作⁵,今调类参见四川话#声调,注意韵母ü、üe、ün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作u、ue、un。
^ 成渝片读音,其他地区可能有较大不同。
^ 上古幫母鱼部字,拟音/pa⁴/
^ 分平翘地区读翘舌
^ 见于闽语、粤语等
^ 餖飣(將果蔬堆放在器皿中陳設出來,比喻羅列堆砌詞藻);餖湊(堆砌雜湊)。《康熙字典》:【韻會】大透切
^ fu、hu不相混地区读hu⁴
^ 见于下江贛語等
^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居又切,音救。【說文】揉屈也
^ 粤语方言字
^ 俗字
^ 亦见于粤语等
^ 該字與𠯗、𠰼不同,右從市非巿、帀
^ 亦见于粤语,读luk1:睩大眼(睜大眼)
^ 粤语挨憑(aai1 peng1) 靠背;粵俗語「挨」經常用作挨年近晚、挨晚等;「憑」原本讀 bang6:憑喺幅牆度;俗讀 peng1。
^ 《字彙》蒲幪切。塵起貌。
^ 《康熙字典》塳:《字彙》蒲紅切,音蓬。塵隨風起
^ 《廣韻·上聲·董·菶》埲:塕埲塵起
^ 应为其在「塞」意义上的分化字。《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諸船人行船、茹船、寫漏、安標宿止不如法,…笞五十」
^ 《康熙字典》:【集韻】女居切,音袽…又【廣雅】䋈,塞也
^ 《康熙字典》:【廣韻】【集韻】𠀤則旰切,音讚。逼使走也
^ 应为其在「塞」意义上的分化字。《三國志·魏書四·齊王》:「賊以刀築其口,使不得言」。《新唐書·酷吏·姚紹之傳》:「即引力士十餘曳囚至,築其口,反接送獄中」
^ 《康熙字典》:【廣韻】侧六切,音縬。塞也
^ 椊杌(把柄插在孔里)。《康熙字典》:【集韻】攢活切,音蕞
參考文獻[编辑]
^ 1.0 1.1 梁东汉. 第一章第四节:在方言基础上产生的方言文字.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
^ 张玉金; 夏中华. 第三章第七节:汉字的地域变异. 汉字学概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ISBN 7543531836.
^ 「四川方言詞彙」補〔一〕,《通俗的語文刊物 語文知識43》,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協會編輯,第47頁
^ 4.0 4.1 赵振铎. 收字杂议. 字典论.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ISBN 753260808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曾晓渝. 重庆方言词解. 重庆北碚: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ISBN 7562113378.
^ 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協會. 四川方言詞彙補二. 语文知识 (東方書店). 1955, 44 (12): 25.
延伸阅读[编辑]
(明)李實. 蜀语. (明末清初一部記載、研究四川古代方言的專書)
唐樞. 蜀籟 民國十九年石印本.
杭世駿. 續方言.
張慎儀. 續方言新較補.
張慎儀. 唐宋元明方言國朝方言 (方言別錄).
張慎儀. 今蜀俚語類錄 (蜀方言).
Grainger, Adam (英國傳教士鍾秀芝). Western Mandarin or the Spoken Language of West China [西蜀方言].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0.
查论编四川话川黔片成渝小片成都話 – 重庆话 – 酆都話 – 綿陽話 – 南充話 – 廣元話 – 達州話 – 巴中話 – 萬州話 – 涪陵話 – 遂寧話 – 資陽話 – 廣安話 – 大方话 – 恩施话 – 台湾四川话黔中小片
舊昆貴片:貴陽話
安順話
陝南小片
漢中話
鎮巴話
西蜀片岷赤小片綦江話 – 桐梓話 – 遵義話 – 思南话 – 崇州話 – 都江堰话 – 眉山話 – 乐山话 (城区口音片区 – 苏杨口音片区) – 峨嵋話 – 宜賓話 – 瀘州話 – 江津话 – 仁懷話 – 西充話 – 搖鈴話 – 金仙話 – 南充西路話 – 蒼溪話 – 大邑話 – 夾江話 – 洪雅話 – 犍為話 – 赤水話 – 綏江話雅甘小片雅安話 – 汉源话 – 天全話 – 石棉話 – 名山話 – 寶興話江贡小片仁寿话 – 荣县话 – 自貢話 – 内江话其它攔江話历史蜀語 · 巴蜀图语书写四川话文学 · 四川方言字 · 四川话拼音 ·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 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相关语言土广东话 · 老湖广话 · 四川普通话 · 西南官话参见:巴蜀 - 巴蜀人
查论编漢字文化圈各地汉字傳承字形
康熙字典体
中国旧字形
日本舊字體
朝鲜标准汉字
中华圈中国大陆
简化字
二简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
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
新字形
香港常用字字形表澳门澳門漢字台湾
臺灣漢字
國字標準字體
臺灣台語推薦用字
臺灣客家語書寫推薦用字
新加坡新加坡漢字方言字
官话
南京方言字
四川方言字
粵
閩
台閩漢字
吴
客家话
客家話正音正字(客家话:客家話正音正字)
臺灣客家語書寫推薦用字
日本
日本汉字
和制漢字
旧字体
新字体
琉球琉球漢字朝鲜半岛
朝鲜漢字
朝鲜國字
漢文教育用基礎漢字
越南
儒字
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