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赔率_男乒世界杯决赛 - fjpftz.com

HOME> 意大利无缘世界杯> 砌体墙细部构造

砌体墙细部构造

2025-08-31 15:49:05

学习

砌体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砌块等块材料按一定的技术要求组砌而成的墙体,如砖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一般情况下,砌体墙应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和承载能力。

7.2.1砌体墙材料

砌体墙包括块材和胶结材料两种材料,由胶结材料将块材砌筑成为整体的砌体。

一、块材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砌体墙采用块材主要有各种砖、砌块等,如图7-7所示。

1、砖

砖按材料分,有黏土砖、灰砂砖、水泥砖、煤矸石砖、水泥砖以及各种工业废料砖,如炉渣砖等。按外观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按制作工艺分,有烧结砖和蒸压砖。目前常用的有烧结普通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等。烧结普通砖指各种烧结的实心砖,其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有黏土、粉煤灰、煤矸石和页岩等,其功能有普通砖和装饰砖之分。黏土砖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热工、防火、搞冻性能,但由于材料占用农田,各城市已逐步“在住宅建设中限时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黏土砖正被各种新型墙砖产品替代。

图7-7 砌体墙材料

我国常用的普通实心砖规格(长×宽×高)为240mm×115mm×53mm,当砌筑所需的灰缝宽度按施工规范取8~12mm时,正好形成4:2:1的尺度关系,便于砌筑时相互搭接和组合,如图7-8所示。

图7-8 标准砖的尺寸关系

空心砖和多孔砖的尺寸规格较多。目前,多孔砖分为模数多孔(DM型)和普通多孔砖(KP1型)两种。DM型多孔砖四种类型:DM1(190mm×240mm×90mm)、DM2(190mm×190mm×90mm)、DM3(190mm×140mm×90mm)、DM4(190mm×90mm×90mm),并有配砖DMP(190mm×90mm×40mm);KP1型砖(240mm×115mm×90mm)可用普通实心砖和178mm×115mm×90mm的多孔砖做配砖,与普通黏土砖非常近似,仅厚度改为90mm,如图7-9所示。

图7-9 多孔砖规格尺寸

砖的强度是根据标准试验方法测试的抗压强度,以强度等级来表示,单位为N/mm2,强度等级有5级:MU30、MU25、MU20、MU15、MU10。此外,根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三项指标,砖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等级。

2、砌块

砌块与砖的区别主要在于砌块的外形尺寸比砖大。砌块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料(炉渣、粉煤灰等)制成的人造块材。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料,节能环保等优点。

(1)砌块种类、规格

砌块的种类很多,按材料分有普通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利用各种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炉渣混凝土砌块、蒸养粉煤灰砌块等)。按砌块在组砌中的位置与作用可分为主砌块和辅助砌块。按构造形式分,有实心砌块和空心砌块。空心砌块有单排方孔、单排圆孔和多排扁孔三种形式(见图7-10)。

图7-10 空心砌块的形式

按尺寸、质量的大小不同分有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块。砌块系列中主规格的高度大于115mm而小于380 mm的称作小型砌块,高度为380 mm~980 mm的称为中型砌块,高度大于980mm的称为大型砌块。

小型砌块的外形尺寸(长×宽×高)多为390 mm×190 mm×190 mm,辅助尺寸为90 mm×190 mm×190 mm和190 mm×190 mm×190 mm。采用了(nM-10)的尺寸系列,即砌块的长、宽、高尺寸各加上一个标准灰缝厚度10mm后恰好是基本模数M=100mm整数倍数,这对砌体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化非常有利。

中型砌块有空心砌块和实心砌块之分。常见的空心砌块尺寸(长×宽×高)为630 mm×180 mm×845 mm、1280 mm×180 mm×845 mm、2130 mm×180 mm×845 mm;实心砌块的尺寸(长×宽×高)280 mm×240 mm×380 mm、430 mm×240 mm×380 mm、580 mm×240 mm×380 mm、880 mm×240 mm×380mm。

(2)砌块强度等级

承重砌块中,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利强度等级有MU3.5、MU5、MU7.5、MU10、MU15(五级)。非承重砌块中,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有MU2.5、MU3.5、MU4.5(三级),加气混凝土砌块有A1.0、A2.0、A2.5、A3.5、A5.0、A7.5、A10.0(七级)。

二、胶结材料

砌体墙所用胶结材料主要是砌筑砂浆。砌筑砂浆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等)、填充料(砂、矿渣、石屑等)混合加水搅拌而成。

砌筑砂浆的作用是将块材黏结成砌体并均匀传力,同时还起着嵌缝作用,并可提高墙体的强度、稳定性及保温、隔热、隔声、防潮等性能。

砌筑砂浆要求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墙体的承载能力,还要求合适当的保水性(即有良好的和易性),方便施工。

通常使用的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三种。对砂浆性能主要是从强度、和易性、耐水性几个方面比较。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能好,但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差,主要用于受力和潮湿环境下的墙体,如地下室、基础墙等;石灰砂浆的强度、耐水性均差,但和易性好,用于砌筑强度要求低的墙体以及干燥环境的低层建筑墙体;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合而成,有一定的强度,和易性也好,常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砌体。

一些块材表面较光滑,如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筑时需要加强与砂浆的黏结力,要求采用经过处理的专用砌筑砂浆,或采取提高块材和砂浆间黏结力的相应措施。

砂浆的强度等级有M20、M15、M10、M7.5、M5、M2.5共6个等级。根据试验测得,砌体的强度随砖和砂浆标号的增高而增高,但不等于两者的平均值,而是远低于平均值,如表7-5所示。

表7-5 砌体强度 N/mm2

砖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M10

M5.0

M2.5

MU15

4.7

3.8

3.2

MU10

3.8

3.1

2.5

MU7.5

2.7

2.2

MU5.0

1.8

1.8

7.2.2.砖墙的砌筑原则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在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边垂直于封面砌筑的砖叫丁砖,把砖的长边平行墙面砌筑的砖叫顺砖。上下皮之间的水平灰缝称横缝,左右两块之间的垂直缝称竖缝。每排列一层砖称为一皮。标准缝宽为10mm,可以在8~12mm之间调节。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砌筑的原则是:横平竖直、错缝搭接、灰浆饱满、厚薄均匀,避免通缝。如图7-11所示。当外墙而做清水墙体时,组砌还应考虑墙面图案美观。常见的砖墙组砌方式,如图7-12所示。

图7-11砖墙灰缝的设置 图7-12砖墙组砌方式

7.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1、勒脚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勒脚是外墙墙脚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其作用是防止外界碰撞以及地表水对墙脚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立面美观。勒脚高度一般不小于室内外高差,至少250mm,其做法、高度、色彩等应结合设计要求的建筑造型,选用耐久性好、防水性能好的材料。

一般构造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抹灰类勒脚:采用20mm厚1:3 水泥砂浆抹面,1:2 水泥石子浆(根据立面设计确定水泥和石子种类及颜色)、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为保证抹灰层与砖墙黏结牢固,施工时应清扫墙面、洒水润湿,并可在墙上留槽使灰浆嵌入,如图7-13(a)、(b)所示。

② 贴面勒脚:可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如花岗石、水磨石板、陶瓷面砖等。贴面勒脚耐久性好,装饰效果好,多用于标准较高建筑,如图7-13(c)(e)所示。

③ 坚固材料勒脚:采用毛石、条石、蘑菇石等坚固耐久的材料代替砖砌外墙。高度可砌至室内地坪或设计高度。多用于潮湿地区、高标准建筑或有地下室建筑,如图7-13(d)所示。

图7-13 勒脚的做法

2、散水与明沟

散水与明沟都是为了迅速排除落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造成建筑物下沉而设置的。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散水是沿建筑物外墙设置的排水倾斜坡面,坡度一般为3%~5%,其宽度一般为600~1000mm。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设灰土、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然后用水泥砂浆、砖、块石等材料做面层。如图7-14所示。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200mm左右。在软弱土层、湿陷性黄土地区,散水宽度一般应大于或等于1500mm。

图7-14 散水构造

明沟是设置在外墙四周的排水沟,将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一般用素混凝土现浇,也可用砖、石砌筑,如图7-15所示。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明沟的中心线应对准屋顶檐口边缘,沟底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明沟适用于年降雨量大于900mm的地区。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由于建筑物的沉降,以及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设缝,缝内用弹性材料填嵌(如沥青砂浆),以防外墙下沉时勒脚部位的抹灰层被剪切破坏,如图7-16所示。整体类散水面层为了防止因温度应力及材料干缩造成的裂缝,在散水长度方向每隔6~12m设置伸缩缝,并在缝中填嵌沥青砂浆,如图7-17所示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图7-15 明沟构造做法

图7-16勒脚和散水交接处的缝隙处理 图7-17 散水伸缩缝构造

3、墙身防潮层

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之上的砌体墙上升,以及位于外墙脚外侧的地面水渗入砌体,使墙身受潮。因此,必须在内外墙脚部位连续设置防潮层,防潮层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

(1)水平防潮层

①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

②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

③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要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同时为了避免高地坪房间(或室外地面)填土中的潮气侵入低地坪房间的墙面,对有高差部分的竖直墙面也要采取防潮措施,在土壤一侧设垂直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设置位置如图7-18所示。

(2)水平防潮层的构造做法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墙身水平防潮层按防潮层所用材料不同,其常用构造做法有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等。

①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干铺油毡一层或用沥青胶粘贴一毡二油。油毡防潮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延展、防潮性能,但日久易老化失效,同时油毡层使墙体隔离,也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如图7-19(a)所示。

②防水砂浆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抹一层20~30mm厚的1:2水泥砂浆加3%~5%防水剂配制成的防水砂浆,或用防水砂浆砌二至四皮砖做防潮层。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适用于抗震地区和振动较大的建筑中。如图7-19(b)所示。

③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铺设60mm厚C15或C20细石混凝土带,内配3ø6或3ø8钢筋,其抗裂性能和防潮效果好,且与砌体结合紧密,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如图7-19(c)所示。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

(3)垂直防潮层的做法

当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时,为避免室内地坪较高一侧土壤或室外地面回填土中的水分侵入墙身,对于高差部分的垂直墙面在填土一侧沿墙设置垂直防潮层,如图7-18(c)所示。其做法是在高地坪一侧房间位于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垂直墙面上,先用水泥砂浆做出15~20mm厚的抹灰层,再涂冷底子油一道,然后刷热沥青两道或采用防水砂浆抹灰防潮处理,而在低地坪一边的墙面上,则采用水泥砂浆打底的墙面抹灰。

4、窗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窗台位于窗洞口下部,根据窗子的安装位置可形成外窗台和内窗台,如图7-20所示。

图7-20 窗台

外窗台有悬挑和不悬挑两种。悬挑的窗台可用砖(平砌、侧砌)或用混凝土板等构成。悬挑窗台下部应成锐角形或半圆凹槽(称为“滴水”),以引导雨水沿着滴水槽口下落。由于悬挑窗台下部容易积灰,在风雨作用下很容易污染窗台下的墙面,特别是采用一般抹灰装修的外墙面更为严重,影响建筑美观。因此现在大部分建筑物更多是以不悬挑窗台取代悬挑窗台,以利用雨水的冲刷洗去积灰。

(1)砖窗台

砖窗台应用较广,有平砌挑砖和侧砌挑砖两种做法,挑出尺寸大多为60mm,其厚度为60~120mm。窗台表面抹1:3水泥砂浆,并应有10%左右的坡度,挑砖下缘粉滴水线,如图7-21所示。

图7-21 砖砌窗台 图7-22预制混凝土窗台

(2)预制混凝土窗台

预制混凝土窗台,如图7-22所示。混凝土窗台易形成“冷桥”现象,不利于结构的保温和隔热。

内窗台是为了排除窗上的凝结水以保护室内墙面,以及存放物品、摆放花盆等。内窗台台面应高于外窗台台面。内窗台高一般为900~1000mm,幼儿园活动室取600mm,售票台取1100mm。

内窗台的做法常见以下两种:

①水泥砂浆抹窗台。一般在窗台上表面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并应突出墙面5mm为好。

②窗台板。对于装修要求较高而且窗台下设置暖气片的房间,一般均采用窗台板。窗台板可以用预制水泥板或水磨石板。装修要求特别高的房间还可以采用硬木板或天然石板制成。

5、门窗过梁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各种荷载,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即门窗过梁。过梁的形式较多,常见的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1)砖拱过梁

砖拱过梁有平拱和弧拱两种,如图7-23所示。砖砌平拱过梁是我国传统做法。砖砌平拱采用竖砌的砖作为拱砖,拱的高度多为一砖,灰缝上部宽度不大于15mm,下部宽度不小于5mm,两端下部伸入墙内20~30mm,中部起拱高度为洞口跨度的1/50,受力后拱体下落时形成水平。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砂浆强度不能低于M5,这种平拱的最大跨度为1.2m(《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图7-23 砖拱过梁

砖砌弧拱过梁的弧拱高度不小于120mm,其余同平拱砌筑方法,由于起拱高度大,跨度也相应增大。当拱高为(1/12~1/8)L时,跨度L为2.5~3m ;当拱道为(1/6~1/5)L时,跨度L为3~4m。砖拱过梁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级,才能保证过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砖拱过梁节约钢材和水泥,但整体性较差,不宜用于上部有集中荷载,建筑物受振动荷载、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及地震区的建筑。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是在洞口顶部配置钢筋,形成能受弯矩作用的加筋砖砌体。用砖不低于MU10,砌筑砂浆不低于M5。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上放直径不小于5mm的钢筋,间距不大于120mm,伸入两端墙内不小于240mm。钢筋上下应抹不小于30mm的砂浆层。梁高一般不少于5皮砖,且不少于门窗洞口宽度的1/4。这种过梁最大宽度为1.5m(《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如图7-24所示。

钢筋砖过梁施工方便,整体性好,特别是在清水墙情况下,建筑立面上可得到与外墙砌法统一的效果。适用于上部无集中荷载的洞口上。

(3)钢筋混凝土过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当门窗洞口较大或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它承载能力强,施工简便,对房屋不均匀下沉或振动有一定的适应性,目前被广泛采用。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矩形多用于内墙和混水墙,L形多用于外墙和清水墙。图7-25为钢筋混凝土过梁断面的几种形式。

钢筋混凝土过梁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见梁高为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过梁梁宽一般同墙厚。过梁两端伸进墙内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图7-25 钢筋混凝土过梁断面的几种形式

(d)矩形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

图7-25 钢筋混凝土过梁断面的几种形式

在立面中往往有不同形式的窗,过梁的形式应配合处理,如带窗套的窗,过梁断面为L形,一般挑出60mm,厚度60mm,如图7-26(b)所示。为了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罩、窗楣板或遮阳板凳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雨地区,常从过梁上挑出窗楣板,既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窗楣板按设计要求出挑,一般可挑300~500mm,厚度60mm,如图7-26(c)所示。

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大于砖的导热系数。在寒冷地区为了避免在过梁表面产生凝结水,采用L形过梁,使外露部分的面积减少,或全部把过梁包起来。如图7-27所示。

图7-26 钢筋混凝土过梁图 7-27 寒冷地区钢筋混凝土过梁处理方式

6、墙体加固措施

(1)圈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交圈封闭的梁。其作用是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引起的墙体裂缝。对于抗震设防地区,设置圈梁与构造柱形成内部骨架可大大提高墙体抗震能力。

圈梁包括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多用于非抗震区。这种圈梁设置在楼层标高的墙身上,高度一般为4~6皮砖,宽度同墙厚,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在砌体灰缝中配置通长钢筋,钢筋不宜少于6ø6,钢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20mm,应分上下两层布置,如图7-28(a)所示。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常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浇注,最小配筋应符合表7-6的要求。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寒冷地区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圈梁宽度可取墙厚的2/3,且不小于240mm,高度不应小于120mm,常见尺寸为180mm、240mm。基础中圈梁的最小高度为180mm。

表7-6 圈梁设置要求

圈梁设置及配筋

设计烈度

6、7度

8度

9度

圈梁设置

沿外墙及内纵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

沿内横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7m;楼盖处间距≯15m;构造柱对应部位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屋盖处沿所有横墙间距≯7m;楼盖处间距≯7m;构造柱对应部位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各层所有横墙

配筋

最小配筋

4ø10

4ø12

4ø14

箍筋及最大间距

ø6@250

ø6@200

ø6@150

钢筋混凝土圈梁在墙身上的位置应考虑充分发挥作用并满足最小断面尺寸,宜设置在与楼板或屋面板同一标高处(称为板平圈梁);或紧贴楼板底(称为板底圈梁)。外墙圈梁一般与楼板相平,如图7-28(b)所示,内墙圈梁一般在板下,如图7-28(c)所示。

图7-28 圈梁构造

钢筋混凝土圈梁被门窗等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两倍,并不小于1m,如图7-29所示。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图7-29 附加圈梁的构造

(2)构造柱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在墙身中的钢筋混凝土柱。其位置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和电梯间四角以及较长的墙体中部,较大洞口两侧。其作用是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构造柱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圈梁内,上端与屋檐圈梁锚固,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240mm,构造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小于C15,一般为C20。主筋一般采用4ø12,箍筋ø6@250mm,且在上下适当加密,墙与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2ø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使墙柱形成整体,如图7-30所示。构造柱施工时必须先绑扎钢筋,再砌墙,随着墙体的上升逐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柱身。

空心砌块墙体构造是将砌块上下孔对齐,在孔中配2ø10~2ø12的钢筋,然后用C15细石混凝土分层灌实,如图7-31所示。

(3)门垛和壁柱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视频。

在墙体上开设门洞且门洞开在纵横墙交接处时,为了便于门框的安装和保证墙体的稳定定,须在门靠墙转角的一边设置门垛,如图7-32所示。门垛凸出墙面不少于120mm,宽度同墙厚。

当墙体受到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如240mm厚,长度超过6m)时应增设壁柱(又叫扶壁柱),使之和墙体共同承担荷载并稳定墙身。壁柱的尺寸应符合块材规格,通常壁柱突出墙面半砖或一砖,丁字形墙段的短边伸出尺度一般为120mm或240mm,壁柱宽370mm或490mm。如图7-33所示。

图7-30 构造柱

图7-31 空心砌块构造柱 图7-32 门垛 图7-33 壁柱

7.烟道、通风道

烟道、通风道是指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用于排除厨房炊事活动产生的烟气或卫生间浊气的管道制品,也称排风道、通风道。住宅烟道是住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