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2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3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4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5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6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7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8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9 / 9 日本泉屋博古馆|商代夔神鼓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